经常听见产后的妈妈在一起聊天抱怨,为什么生完孩子之后,肚子还是这么大,好像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一样。这是为什么呢?
这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!
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腹直肌和腹直肌分离?
女性在妊娠过程中,随着子宫内胎儿逐渐增大,腹壁皮肤、筋膜、腱膜、肌肉等被极度扩张,同时由于激素作用,腹白线松弛,连接力量下降,导致腹白线越来越宽,腹壁张力很快超过腹白线的弹性极限,腹白线被拉伸和变薄,使原本平行并列的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分开,此种现象称之为腹直肌分离。
腹直肌分离测量方法
1. 手测法:患者仰卧,如仰卧起坐,在肚脐上下4.5cm处评估。
2.超声测量法:用标记笔在脐下2 cm、脐上2 cm 和脐上5 cm 做好记号,分别在三种状态下测量此三个部位的腹直肌间的距离:放松状态、腹部卷曲、深吸气同时腹部尽量往脊柱方向回收。施加在探头上的力要适当,以避免腹直肌出现反射性收缩,影响测量结果。
2-3指为轻度,3-4指为中度,4指以上为重度
腹直肌分离危害
疼痛:腰背痛、骨盆痛;
腹壁松弛;
影响美观;
腹白线疝、脐疝;
腹腔脏器下垂;
悬垂腹。
腹直肌分离的治疗
1. 期待治疗:束腹带的使用可改善腹直肌分离造成的小腹“膨隆”外观,但不会使分离的腹直肌得到恢复,因此仅可作为产后早期期待治疗的辅助手段,且束腹带不宜过紧,以免过度增大腹压进而增加罹患盆底疾病的风险。
2. 电刺激治疗:经皮低频电刺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方法。针对腹部相关肌肉的电生理参数,采用不同频率和脉宽的仿生物电,对腹直肌、腹横肌、腹斜肌及腹部主要肌群进行强化电刺激循环治疗,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,从而使分离的肌群恢复正常形态。电刺激对腹直肌分离治疗效果肯定,但以下情况禁用:全身急性感染;精神系统疾病;恶性肿瘤;恶露未干净;抗凝血治疗期,血液系统疾病;妊娠期。
3.锻炼疗法:通过腹部锻炼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效果尚有争议。腹部锻炼对腹直肌分离治疗疗效甚微,还有学者指出腹直肌分离患者应避免进行仰卧起坐等腹部卷曲动作,后者可加重腹直肌分离程度。也有报道认为锻炼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,促进腹直肌分离的恢复。但由于缺乏相关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,尚需进一步探索其疗效。
最后,让我们一起当辣妈!
图片源于网络
产后康复科科主任简介
彭兰兰,党员,副主任医生,本科,毕业于川北医学院,四川省预防医学会盆底疾病防治分会委员,曾获得雁江区卫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,多次被医院评为最佳管理者、最美医生。8年妇产科工作经验,期间曾前往华西附二院深造,能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、多发病的处理,能及时、准确对急诊及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及抢救,熟练的完成剖宫产、宫外孕、卵巢肿瘤剥除(切除)、子宫肌瘤剥除、子宫切除、会阴修补等手术。
2016年经过系统培训盆底康复、产后康复相关知识,在产后康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并得到广大产后妈妈的认可,主要擅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(压力性尿失禁、脏器脱垂、阴道松弛等)、慢性盆腔痛、子宫复旧不良、腹直肌分离、耻骨联合分离、乳腺疏通、催乳、产后塑形、骨盆运动康复(资阳首家医院开展)等。
产后康复科简介
保健院产后康复科开设的康复项目有:
1、盆底康复治疗:阴道松弛、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、轻中度子宫脱垂、阴道壁脱垂;
2、骨盆运动康复;
3、产后中药熏蒸;
4、产后乳房护理:乳汁淤积、堵塞,乳汁不足。
5、产后塑形;
6、腹直肌分离治疗;
7、产后子宫复旧;
8、产后腰背痛;
9、促子宫内膜生长:子宫内膜薄所致不育不孕;
10、耻骨联合分离治疗。
目前有医护人员6人,其中:副主任医师1人、中医医师1人,主管护师1人、康复师3人。
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,精确客观的检测,评估受损的肌肉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,量身订做治疗方案。在温馨的环境里,经过无创、无痛、轻松愉快的治疗过程中恢复生产造成的损伤,达到由内而外的美丽。
咨询电话:028-230364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