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官网 现在是:
您当前位置: 新闻信息 > 健康科普

妇幼科普 | 如何护理产妇和婴儿?

2022-12-27 09:03 来源:叶红 阅读次数:15049
分享到:
分娩是育龄期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,对产妇和婴儿提供科学完善的护理措施,能加快产妇身体恢复,促进婴儿健康成长。那么,针对产妇和婴儿的护理要点有哪些?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1.产妇护理要点(1)乳房护理。①每天使用棉球沾水或婴儿油清洁乳房,不要使用皂碱;小心拍干即可,不要用力擦拭。每次哺乳前后,都要清洁乳房,待皮肤干燥后再穿上胸罩。②随着乳房重量增加,应选择舒适合身的棉质胸罩,每日更换内衣;使用胸垫时,不要选择有支撑或塑胶边的胸垫。③涨奶现象通常持续1-2天,且复发率高,缓解方法是充分哺乳,并采用热敷、按摩等方法。(2)会阴护理。①保持外阴清洁,勤换洗内衣裤,大小便后使用清水冲洗会阴,每天使用清洁棉片擦洗外阴。②对会阴侧切的产妇,产后向切口对侧卧位,能避免恶露侵及伤口,改善伤口的血液循环。③使用纯棉制品,提高皮肤舒适度,避免过敏、感染等。④使用医用产妇垫,计量恶露的数量变化,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,出现异常及时请医生检查。(3)饮食护理。为了满足产妇的营养需求,应制定科学的食谱,以排骨汤为例,食材包括排骨200g、莲藕150g、食盐1小勺、火麻油1小勺、姜片1片。首先排骨过水,去除血水;然后将排骨、莲藕放入锅中,加水大火炖煮,水开后转小火炖1-2小时,出锅前加入佐料即可。其中,火麻油具有保湿、亲水性,可以预防产妇便秘。(4)心理护理。产妇面临角色转变,容易产生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心理。要求护士和产妇主动沟通,倾听产妇的想法;采用看电视、听音乐的形式转移注意力,及时疏导负面情绪。同时家属提供情感支持,为产妇带来更多关心和鼓励,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。

2.婴儿护理要点(1)清洁。新生儿娩出后,及时清理口咽部粘液、羊水,避免出现误吸,引起吸入性肺炎。不要擦洗口腔,因为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,容易造成损伤。出现鹅口疮时,可轻轻涂抹霉菌素药水。(2)保温。婴儿要保持全身干燥,使用温暖洁净的棉毯包裹起来,室温不低于23℃,体温维持在36-37℃。出生后第1天,每间隔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;当体温稳定在36.5℃时,改为每6-12小时测量一次。体温低于36℃或高于38℃,就是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。(3)体位。除了喂奶时间以外,婴儿应该卧床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控制在20小时以上。睡眠时,最好选择侧卧位,尤其喂奶后向右侧卧,平时向左侧卧;经常变换体位,可以防止睡偏头;不能仰卧,因溢奶可能引起窒息。(4)环境。婴儿护理中,要特别注意两个环境因素:一是通风,要求室内有适当的通风气流,不要有南北贯通的穿堂风;二是噪音,注意隔离高分贝噪音,防止损害婴儿的听觉器官。(5)皮肤。婴儿的皮肤娇嫩,接触时要动作轻柔,穿衣宽松、质地柔软,不要使用别针、扣子。对于皮肤皱褶处,使用温水擦洗;大小便后及时清洗,使用毛巾擦干。脐带脱落前,每日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,然后使用消毒纱布覆盖;脐带脱落后,保持脐部干燥清洁。(6)其他。注意观察婴儿的特殊生理现象,例如马牙、红尿、色素斑、乳房肿大、生理性黄疸等,正常情况下能自行消失;如果时间较长或没有消失,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。

3.产妇在月子期间的注意事项(1)尽早下床活动。产妇在产后尽早下床活动,能促进宫缩、伤口愈合,防止发生肠粘连、肠胀气。以剖宫产的产妇为例,麻醉清醒后应活动肢体,由护士或家属进行被动活动;产后24小时下床走动,促进胃肠通气。经过活动,能加快血液循环,促使伤口早日愈合。(2)饮食营养均衡。产妇恢复排气功能前,以易消化的半流食为主,例如鸡蛋汤、面条汤、米粥等;腹胀时不能吃产气类食物,例如牛奶、甜食、豆制品;排气功能恢复后,可逐渐转变为正常饮食。对剖宫产产妇,术后不要吃鱼,会阻碍止血和伤口愈合;也不要吃人参,会导致伤口渗血。4.婴儿护理中的四个常识婴儿护理过程中,四个常识如下:①奶粉无法超越母乳。母乳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,适合婴儿的胃肠消化吸收,能适应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。以免疫球蛋白、乳铁蛋白、溶菌酶等为例,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、抗感染能力,是任何奶粉都不能代替的。②发烧不能捂着。婴儿发烧时,体温未达到38.5℃,可进行物理降温,包括多饮水、温水浴、退热贴等;体温超过38.5℃,要使用退热药物。千万不能捂汗,会导致体内水分丢失,甚至出现脱水症状。③腹泻慎用抗生素。婴儿在秋天容易腹泻,多是轮状病毒引起的,该病毒不怕抗生素,使用抗生素反而会消灭肠内的有益菌群,加重腹泻症状,甚至引起肠炎。④不能盲目补钙。盲目补钙可能导致婴儿高血钙、肾结石、矿物质失衡,一般来说,补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a.临床检查显示维生素D、钙缺乏;b.血液中的维生素D浓度正常;c.钙摄入量低于推荐量。图片源于网络

供稿:叶红

初审:闵玲

终审:秦朗


新闻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