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药器具:好药配好锅!
传统上,砂锅是煎药的首选。如果你需要大量煎药,不锈钢容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毕竟它耐腐蚀,经得起“考验”。不过,千万别用铝、铁器或铜器,它们可是“化学反应小能手”,一不小心就把药效给“搅黄”了。
煎煮过程:熬药也要有仪式感!
1. 水质要讲究:煎药的水得符合国家卫生标准。煎药前,记得先把药材泡个澡,泡个30分钟以上,让它们“放松”一下。
2. 水量要适中:水加多了,药汤淡如水;水加少了,药渣干如柴。一般来说,水要没过药材2-5厘米。如果是花草类药材,或者需要长时间煎煮的,那就多加点水,别让它们“渴”着。
3. 煎煮次数:每剂药一般要煎两次,就像煮咖啡一样,第一煎和第二煎要混合在一起才够味。煎煮时间要根据药材的性质来定:普通药材第一煎煮沸后再熬20-30分钟,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;解表、清热、芳香的药材不宜久煎,煮沸后再熬15-20分钟;滋补药材则要先用大火煮沸,再转小火慢熬40-60分钟,就像炖鸡汤一样,得慢慢来。煎煮过程中记得搅拌2-3次,搅拌用具以陶瓷、不锈钢材料为宜。
4. 药量控制:小朋友的药量一般煎到100-300毫升,大人的药量则要煎到400-600毫升。每剂药可以分成两份服用,当然,具体怎么喝还得听医生的。
特殊煎煮:药材也有“个性”!
有些药材比较“矫情”,需要特别照顾,比如先煎、后下、另煎、烊化、包煎、煎汤代水等。别急,咱们一个个来:
注意事项:熬药也要“火候”!
药材得煎透,不能有糊状块、白心或硬心。煎药时要时刻盯着,别让药液溢出、煎干或煮焦。如果煎干了或者煮焦了,那这锅药就得“报废”了,千万别喝!
总之,煎药就像煮一锅“健康汤”,火候、时间、水量都得掌握好。熬好了,药效才能发挥到极致,喝下去才能“药到病除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