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官网 现在是:
您当前位置: 新闻信息 > 健康科普

妇幼科普 | 人体慢性疼痛疾病之关于“损伤”和“修复”的秘密

2025-03-24 10:54 来源:唐兰 阅读次数:152
分享到:

在日常生活中,疼痛作为一种警示信号,时常提醒我们身体某处可能存在损伤或疾病。当疼痛持续三个月以上,甚至更长时间,便构成了慢性疼痛,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。这时候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,更是一类让你不得不重视起来的疾病。


什么是慢性疼痛?

 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反复疼痛3个月以上,或者疼痛超过组织损伤愈合时间的疼痛疾病。慢性疼痛可能源于多种原因,包括但不限于软组织损伤、关节炎、神经病变等。这种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,还可能导致睡眠障碍、情绪抑郁、社交障碍等问题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
慢性疼痛是怎样造成的?

慢性疼痛的发生往往与身体某处的损伤或疾病有关,这些损伤可能涉及骨骼、肌肉、关节、神经等多个系统。

1软组织损伤

包括肌肉拉伤、韧带撕裂、肌腱炎等,这些损伤可能因未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治疗而转化为慢性疼痛。

2关节病变

如骨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,这些疾病会导致关节结构改变,引发持续性疼痛。

3神经病变

如坐骨神经痛、三叉神经痛等,这些疼痛通常与神经炎症、受压或损伤有关。

4心理因素

虽然疼痛本身是一种生理反应,但心理因素如焦虑、抑郁等也可能加剧慢性疼痛的感受。


慢性疼痛如何修复?

 针对慢性疼痛,我们应该考虑生理、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性修复策略。

1物理治疗

如热敷、冷敷、按摩、针灸、电疗等,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疼痛和炎症,促进组织修复。

2运动疗法

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运动训练,如力量训练、有氧运动等,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,提高关节稳定性,促进功能恢复。

3药物治疗

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,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、抗炎药、抗抑郁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,改善情绪状态。

4微创治疗

对于某些严重的慢性疼痛,如狭窄性腱鞘炎、神经卡压综合征等,可能需要超声引导微创治疗来解除症状。

5心理治疗

认知行为疗法、放松训练、生物反馈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,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。

6生活方式调整
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均衡饮食、规律作息、戒烟限酒等,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,减轻疼痛。


如何预防慢性疼痛?

预防慢性疼痛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少可能导致疼痛的因素。

1正确姿势

保持正确的坐姿、站姿和睡姿,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。

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训练,增强身体素质和肌肉力量。

3注意安全

在工作、生活和锻炼中注意安全,避免意外伤害。

4及时治疗

对于急性疼痛,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,避免转化为慢性疼痛。

5心理健康

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状态,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。

总之,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,其损伤机制和修复策略涉及多个方面。通过综合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,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缓解慢性疼痛,提高生活质量。维持身体“损伤”与“修复”间的平衡,方能让我们远离慢性疼痛,身体得到“长治久安”。

新闻信息